明海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香菇在华夏的历史长达八百余年,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了人工栽培技术,只是由于各地叫法的不同,导致母亲一时半会没能回想起来。
“其实也叫北姑或薄菇,市面上应该有。”
经过王方的提醒,母亲总算回想起来,却更加谨慎的道:“这样直接占用别人的名字,不太好吧。”
对于占名字这种事,王方并未多想,一则是香菇的名字比较熟悉,叫的也顺口,其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则是香菇有史以来就是一类重要的货物,由于香味浓郁且易于携带的缘故,华夏古代很早就有了香菇贸易。
而在本地人看来,香菇算是一种价格不菲的干货珍品,有利于提高自己售价的同时,也更能被世人接受。
至于味道不同的缺点,王方根本懒得去管,反正大明的酱类普遍都很臭,只要用香臭抵消的原理,想来很容易忽悠顾客,再加上大耳菇加工过后本身也有一股独特的香味,想来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详细的解释一番之后,母亲终于同意了他的计划,轮到真正掏钱的时候,却还是一副肉疼的表情。
场地的问题好办,临时在自己小屋旁边搭建锅灶废不了什么功夫,唯有锅具铲具的问题不好解决。
这个年代,只要跟金属有关的东西,都是极为珍贵的货物,青铜,金银就不用说了,直接可以充当钱财使用,至于剩下的铁器,也属于军事管制物品,对于民间来说,虽然不限制使用,但在价格上自然不能放松,记得后世史书记载,明代的一斤铁是一分二里银子,也就是十二个大子。
一口可以烹饪香菇的铁锅,怎么也要二三十斤,单纯的铁价都将近半两银子,再加上人工等等,恐怕要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