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小青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夷陵之战只要开始,胜负手的关键就不在刘备手里了,而在于曹丕。
这一点刘晔就说的非常明白,明白的告诉曹丕刘备必定东征,且无惧大魏乘机偷袭。
(刘)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晔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
凭心而论,刘永也认同刘备选择东征的时机其实是比较适当的。
因为此时曹丕刚刚篡位,立足未稳,关中的驻兵不足以支撑大规模伐蜀。而且如果曹魏真要伐蜀,在曹魏动员期间,汉军可以从容撤军布防,就像当初刘备第一次打算东征的情况类似。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建安二十年),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
既然伐蜀不成,曹魏最好的选择就是与蜀国一起攻灭吴国。正如刘晔所说“蜀得其外,我得其内”,曹魏应当与蜀汉夹攻孙权,与刘备瓜分吴国。
因此蜀汉东征的时机非常好,不仅没有后顾之忧,反而可能有曹魏的援军。
便宜父皇就在这种时机下选择了东征,动员了蜀汉主力共四万人,并征召五溪蛮夷沙摩柯约一万人,大军共计五万,分三路进攻东吴。同时,东吴也完成了战略动员,共计五万余人在荆州防守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