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读到这儿,麻依依稍微心算了一下,确认数字没问题。
  (氢是纯质子,所以3份氢就有3份质。氦是质子中子对半分,所以1份氦的质量可分解为0.5份质和0.5份中。因此氢氦相加后,质子中子是3.5份比0.5份,也就是7比1。)
  “这就要从中子的生死存亡法则说起了。众所周知,中子在没有被固定到原子核里的时候,以自然游离态存在时,是极为不稳定的,会自动释放出一个电子,然后其本体衰变为一个质子。
  而且这个过程自然状态下并不可逆,也就是不带电的中子会衰变成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代负电荷的电子。而带正电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却没法重新自发合成中子这就是原子物理上常说的β衰变。
  不过,自然状态下上述衰变不可逆,却不代表宇宙之初时也不可逆在宇宙刚诞生的0.1秒后,当时宇宙的温度高达1000亿度,在那样的环境下,电子会因为所携带能量过于巨大,而呈现‘强电子’的状态,这种强电子在撞击质子时,是可以做到与质子重新融合,变成中子的。
  所以,如果宇宙一直保持1000亿度的高温,那么那儿的质子与中子应该能永远保持五五开的比例,而不是现在的七比一。后续之所以不可逆了,是因为宇宙快速冷却了,无法保持一千亿度或者至少几百亿度的高温,仅仅十几秒钟后,温度就下降到了几十亿度,上述强电子与质子重新合成中子的自然逆向衰变,再也无法发生。
  到了这一步,问题也就进一步转化了:从中子开始批量因β衰变而‘死亡’、转化为质子开始,到宇宙的温度降低到足以产生稳定的原子核之前,还能活下来多少个中子?”
  麻依依读到这儿,书的第一部分的梗概大致就看完了。
  很宏大,后面第二部分则是各种严谨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