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数据仍只排在世界第39位,中国人还不算特别能吃肉的民族。澳大利亚以每年人均111.5公斤(注意是公斤)肉类的消耗量,成为全球头号吃肉大国。印度人每年人均消耗量4.4公斤,是全球最不喜欢吃肉的国家。
谷物占比下降,肉食消费提升,不缺盐,各种蛋菜奶供应大大增加,按理说,这应该是饮食最合理最健康的时代。但为什么人人都觉得中国菜不够健康?
那些肉管够、菜管够、油水管够的地方菜菜品,在多年前是供食客偶尔尝鲜,偶尔补油水,偶尔痛击味蕾为卖点的,在今天却成为日常饮食的标配,顿顿这么吃,这才是问题。
不健康的菜单与历史阶段、社交文化有关。如今不健康吃法更主要存在于社交场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除去酒精泛滥问题,今天宾朋满座的餐桌社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犷的,和一百年前一样,主人内心仍是以最大程度满足原始欲望为诚意体现,巴不得“炒一本”。
经过王刚的普及,宽油是一个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中餐词汇
餐饮业自然顺应需求,满足本能,不遗余力。宽油、明油并不家常,但在商业领域是日常,重盐、重辣也不家常,但是现代人口味越来越重,这是一个商业养成过程。
其实远离饥饿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因为长时间反复强化的饥饿记忆,使得满足后不知节制,这是生物本能使然,也是匮乏记忆尚未远去的体现。
相对应的,节制饮食,就不能寄希望商家自己有追求,去看齐国际先进水平。而需要一代人改变饮食态度,在吃上变得心平气和,告别暴饮暴食,开始在意每一口的价值。运气好的话,这应该会再需要个一二十年吧。
健康菜单不意味着吃得便宜节省,往往意味着更贵。
中国菜有不健康的,不意味着所有中国菜就是不健康的,这是个逻辑问题,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