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反观刘邦,从一开始,就没自卑过。心理感受是自己的,你感受不到,伤害就从未发生。就像你听一个外国人在骂你,你跟本听不懂他的语言,你甚至可以一笑置之。
他脸皮厚,其实并不是没有羞耻,没有道德。而是,他看穿了世间的真相。世间本没有所谓的外在的名声,名声只是实力与现实的附着物。所以,对过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那只是因为自己过去太弱小,根本不用记恨。对于后来屈服在自己脚下的人,也不是因为自己名声好,自己形象光辉。只不过,别人只是服从于你的实力而已。
有了这种达观,就有了他的大汉天子的大气。
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关于他的父亲被项羽抓了之后的反应。有人把这种反应,归结为刘邦的不孝。其实,这正反映了刘邦的大智慧。
当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抓了,要刘邦投降。说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父亲煮了吃了。当时,项羽认为,自己看重名声,那打击刘邦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击他的名声。如果你不投降,望着你父亲死,那你就是不孝,你甚至都没脸见人,我就打败你了。当然,你投降,我也打败你了。这种包赢不输的策略,估计,项羽自己都要为自己的聪明,笑醒。
哪里知道,刘邦更高明。他知道,项羽爱这种虚名,他不知道,自己并不是爱虚明的人。反而,要利用项羽好虚名的特点,做上一局。
刘邦回信到:我们原来是拜把子兄弟,我的父亲,就等于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把父亲杀了煮汤喝,那好,既然兄弟间是有福同享,麻烦你给我送一碗肉汤过来,我也该尝尝。
碰上这么不要脸的家伙,项羽完全没想到。此时,一个难题反而在项羽这边了。你不是好名声吗?你把拜把兄弟的父亲杀了,等于杀了自己的父亲,那你不是不孝吧?
项羽自以为得计的办法,反而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被迫,将刘邦父亲释放,还装出很恭敬的样子。
而后世有许多人,装得跟项羽一样,以此说刘邦不孝,其实是笨蛋逻辑。要知道,按当时的情形,刘邦无论投降与不投降,都会失败,不仅连父亲救不了,自己也会丢命。所以,采用反将一军的办法,还有一线生机。况且,后来,刘邦称帝后,对自己父亲的态度,可以证明,他不仅对父亲孝顺,还很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