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而证实了微生物是发酵的必要条件。1864年:巴斯德发展了消毒技术,即“巴氏消毒法”,通过加热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从而防止疾病传播。1877年:巴斯德进一步研究了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他发现炭疽病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这一发现奠定了微生物病原学的基础。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通过被感染的犬只咬伤传播给人类。在19世纪,狂犬病在法国和其他国家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救。巴斯德在研究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过程中,开始关注狂犬病。他相信,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减弱病毒的毒性,那么就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狂犬病。巴斯德和他的团队首先从患狂犬病的兔子身上提取了含有病毒的脑脊髓液。然后,他们将这些液体在干燥的试管中放置了几天,以减弱病毒的毒性。这个过程后来被称为“固定化”或“减毒”。巴斯德将减毒后的病毒液体接种到健康的兔子体内,然后再从这些兔子身上提取病毒,重复减毒过程。经过多次传代,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但仍然能够激发免疫反应。经过多次实验,巴斯德最终得到了一种减毒的狂犬病病毒,这种病毒不会引起疾病,但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狂犬病疫苗。1885年7月6日,巴斯德首次将疫苗用于人类。一个名叫约瑟夫·梅斯特(Joseph
Meister)的9岁男孩在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狗咬伤后,被带到巴斯德那里接受疫苗治疗。经过多次接种,梅斯特没有发病,这被认为是疫苗在人类身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在巴斯德的工作基础上,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进一步研究了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并发展了一套确定病原菌的方法,即“科赫法则”。1876年:科赫研究了炭疽病,并首次分离出了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证明了这种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1881年: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这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