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团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天锡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赞道:<r/>
“想不到秦国之内竟有如此年少的太守,真是罕见啊。”张天锡赞赏的同时,内心也在感叹天王苻坚的用人之道,很少有君王敢将年少的官员放在三辅之地。<r/>
朱序在一旁也在暗自感慨,秦国的教育、官员任用制度确实比晋国更为先进,不以出生门第为标准,只论才能的大小。<r/>
晋国的太学、国子学非贵族及官员不能就读,官员选拔在晋国初年时实行荐举制,既由各州郡的官员从本州选拔人才。后期又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r/>
九品中正制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r/>
设置中正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r/>
品评主要有三个标准:<r/>
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r/>
二、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r/>
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