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第8/14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title="参见《资治通鉴·汉纪十五》。">。过半的户口损失,不是因百姓战死沙场,而是百姓苦于皇帝筹措军费征敛无度,遂抛弃田园成为流民。“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span
class="mark"
title="参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未成为流民者,也托庇于豪族,隐匿其户口,逃避朝廷的赋敛;而堪称地方土皇帝的郡守以及诸侯王等,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以躲避中央的节制,也有与豪族结盟共抗朝廷的动力。中原于是结束了从秦皇到汉武的过渡阶段,开始进入豪族社会。<span
class="mark"
title="豪族的最初来源,有秦末汉初的六国贵族后裔,有私人工商业豪富,有汉初军功集团后裔,有豪杰游侠,有地方强宗大姓等等。参见崔向东《汉代豪族研究》,崇文书局,2003年。">
在这里可以看到,草原秩序与中原秩序深刻的互构关系。没有中原的统一,就不会有草原的崛起;而草原崛起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遂给中原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这种财政压力在汉武帝时期导致了社会的豪族化转型,在宋代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在明代导致了朝廷对于社会的压制及至张居正变法甚至民变。中原与草原,任何一方的历史脱离开对方都无法获得有效解释,双方互为条件,在对方那里激起的社会历史演化还会不断地反馈回己方,并引起进一步的社会历史演化。这样一种互动、互构的历史,使得中原、草原双方在更高的意义上成为一个共生体,这是双方在真正意义上共享的历史记忆。
连年用兵,国用日绌,于是武帝听取张汤之策,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将货币铸造权收归朝廷,又行盐铁专卖,以便另开财源。<span
class="mark"
title="“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参见《史记·张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