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著著著著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这丫头,比你爸还啰嗦。张大爷嘴上抱怨,眼里却满是笑意,不过手艺确实比你爸强,你爷爷在天之灵肯定欣慰。
宁小鱼笑着转身,迎接陆续进门的食客。早晨的老味道总是这样热闹而有序,老街坊们在这里开始他们的一天,而宁小鱼熟悉每个人的口味——李阿姨喜欢面条煮得软一些,王叔叔总要多加一勺汤,小学生明明不能吃香菜...
上午九点,早高峰过去,宁小鱼正擦着额头的汗水准备休息片刻,门铃再次响起。一个陌生的身影走了进来——六十岁上下,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深灰色西装,手里拄着一根乌木手杖。这位客人与面馆朴素的装潢格格不入,却自然地选了角落的位置坐下。
请问想吃点什么宁小鱼递上简易的菜单。
老人没有接菜单,只是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圈面馆,最后定格在宁小鱼脸上:听说这里的清汤面最见功夫,来一碗。
宁小鱼点头回到厨房。清汤面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厨师的功底——没有复杂的配料遮掩,汤的味道、面的劲道一览无余。她特意选了今天最早熬制的那锅汤头,那是用鸡骨、猪骨和几种秘制香料慢炖六小时而成的精华。
面端上桌,老人没有立即动筷,而是先俯身嗅了嗅,然后才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口中。宁小鱼站在不远处,不自觉地捏紧了围裙边角——这位客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气场,让她莫名紧张。
汤头火候过了三分钟,面条揉制时水温高了半度,葱花切得不够细,影响了整体口感。老人放下筷子,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这样的水平,也敢号称'老味道'
面馆里瞬间安静下来。宁小鱼感到一阵热血涌上脸颊,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老人桌前:老先生,汤头是今早四点开始熬的,火候绝对精准;和面的水温我用温度计量过,28度整;葱花粗细是为了配合面条的劲道口感。您若不喜欢,我可以重做,但请不要质疑我们的用心。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冷笑一声:用心厨艺不是靠用心就能进步的。固守所谓的'传统',拒绝接受批评,这就是你们这种街边小店永远无法提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