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10页)
非物质文化遗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攸绪是武则天的亲外甥,按今天话说也算是权贵二代。可这小子志气不凡,年纪轻轻——才十四岁——就不走寻常路,跑到长安街头干起了算命的活儿。他不像那些扎根夜市的大师傅,一坐几年,他这人呆不住,一处待不了五六天就换地方,人称流动摊贩大仙。
他不是缺钱,只是想体验人生。后来不知怎么想的,他觉得市井太闹,索性一头扎进中岳嵩山,隐居起来。山里清净,空气好,人也少,他吃的不是烧鸡火锅,而是些叫赤箭和茯苓的山中灵药,养生养性。
你说宫里人知道他是武家的亲戚,偶尔会送他点好东西,比如鹿皮大氅、藤编的酒壶之类,可他一点也不稀罕,全扔到角落里,灰盖了苔长了,他也懒得看一眼。
日子一久,他变得更奇了。年纪越大,身体越清瘦,骨头都快成笛子了,可精神越来越亮。眼睛里带紫光,白天看得见星星月亮(你说神不神),别人隔着几里地说什么,他听得一清二楚,比电台信号还灵敏。
等安乐公主要出嫁了,皇帝觉得自家亲戚不能老藏山里,就亲自写信召他回京,说:你也别太标新立异,先出来走两步,捧个场。
武攸绪也不扭捏,进了城,亲贵名流都来拜访他,他也不拦人,但你若不是冷嘘一声,就是热呵一声,其他一个字也别想从他嘴里挤出来。皇帝封他做了个国公,算是给足了面子。他转身一拱手,又回了山里,连个再见都不留,皇帝感慨得紧,还专门让学士们写诗送他。诗写得好不好另说,但这位老兄,是真走出了个神仙味。
说起邢和璞这人,可不是普通的隐士,他是认真研习黄老之术的主儿,一身玄门功夫,尤其擅长心算,能把人命运算得跟算盘珠子似的清清楚楚。他写了一本叫《颍阳书疏》的书,内容玄得很,说的那些叩奇旋入空,一会儿讲有草、一会儿又说没见过草,听起来像胡话,其实深得道中真味,属于你懂你就懂,不懂也别问的范畴。
有个叫崔司马的,原是邢的老朋友,住在荆州。这人年老多病,快要归天了,心里老想着邢和璞,这要真死了,可别忘了我这条老命。
有一晚,他躺床上,忽听得卧室北墙后头有人打呼噜,震天响。叫人去瞧,啥也没看见,那地方本来就是家人住的,也没外人。连着七天,鼾声不绝于耳,崔心里直发毛。到第七天,这墙开始起变化了,像豆子大一颗透明点儿。再看一日,洞口长到盘子那么大,崔凑过去一看——哎哟妈呀,墙外不是屋子,是野地!还有几个人扛着锄头铁铲站在洞边,一副在开地道的架势。
崔问:你们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