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8/29页)
拉克夏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王真迹!价值连城!
徐先生家底丰厚啊!
我凑近屏幕,目光如炬,一寸寸扫过画面。纸张(绢)的质地、墨色的沉入感、颜色的老旧程度……初看似乎都没问题。但当我目光落到画面左下角一处不起眼的、描绘着几丛水草的墨色时,一种极其微弱的、不和谐的新气,像一根细小的针,刺入了我的感知。
这墨色……不对劲。太跳了,和周围其他墨色相比,缺乏那种浑然一体的年代协调感。虽然做旧者已经极力掩饰,但那份新意,在整体古旧的气息中,如同白璧微瑕,格外刺眼。
我心中一动,立刻说道:徐先生,麻烦您把镜头对准左下角这几丛水草,对,就是这里,再近一点……好,稳住。
高清镜头下,那几笔墨色的细微特征被放大。我凝神细看,调动起那份感应力去触摸那墨色的气息。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被揭开一层薄薄的、带着陈旧气息的皮,露出了下面修补过的新绢和新墨!
徐先生,我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遗憾,这幅画……有问题。
镜头里的徐先生明显一怔,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恢复平静:哦沈老师请讲。
这是一幅非常精妙的‘揭二层’。我指着那几丛水草的位置,造假者找到一幅清中期或者更晚一些的、不太值钱的普通古画,或者干脆是空白老绢。利用特殊手法,将画心最表层的老绢(或老纸)极其小心地揭下来一层极薄的‘皮’。这层皮保留了老绢的所有老旧特征和自然磨损。然后,他们在这层老皮下面,托上新绢,再在这新绢上,对着王时敏的真迹(或高清印刷品),用老墨精工细描,仿造出这幅山水小品。
我指着那处水草:您看这里,墨色边缘是不是有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晕散和断层感这就是新墨画在托裱后的新绢上,墨色渗透与表层老绢的旧痕无法完美融合造成的。还有,整幅画的气息,乍看很老,但细品之下,这‘老’是浮在表面的,是那层老绢皮带来的,下面的画心(笔墨),缺乏真正几百年沉淀下来的那种内敛醇厚的‘骨力’。这是一幅披着百年老绢外衣的‘新’画。水平很高,足以骗过很多行家和仪器,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