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行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姑奶的家离周恩来童年读处近在咫尺,那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气息的地方。每一次踏入那方院子,心中便涌起无限敬仰。院子的东厢房,是周恩来曾经刻苦学习的地方,门前那株蜡梅,枝叶繁茂,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那里。这株蜡梅是周恩来亲手培植的,每至腊月,它便傲霜斗雪,金黄的花瓣晶莹剔透,宛如点点繁星,散发着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当地人满怀敬意地称它为一品梅,这三个字承载着人们对周总理深深的敬仰与无尽的思念
。站在蜡梅前,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像周总理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凛冽的寒风还未散尽,新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新的学期在众人的期待中如期而至,我和同桌在学习上你追我赶,成绩不相上下。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李老师和赵老师毫无保留的悉心教导,他们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求知的道路;也离不开姑奶家大爷和姑姑们的严格督促,他们的关怀与要求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
每逢星期天,姑奶总会早早地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叫醒,带着我一起去上班,以便更好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和学习。姑奶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她负责的是淮江市十路公交车线路,从市区驶向楚江县。这条线路沿途风景如画,途径周恩来故居镇淮楼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淮安府等诸多名胜古迹
,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清江商场斑驳的台阶上,我背着那草绿色的挎包,跟着姑奶踏上前往楚江县的公交车。老式公交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车窗外的风景如同被风吹散的画页,掠过田野、河流和鳞次栉比的村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对年少的我来说既漫长又充满期待,随着镇淮楼古朴的飞檐在视线中逐渐清晰,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
抵达楚江县公交调度室时,阳光已攀上中天。姑奶熟稔地与调度室里的叔叔阿姨打着招呼,言语间满是亲昵。那些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意,二话不说就帮我拼凑出一张简易的书桌——旧办公桌拼上塑料凳,还细心地把桌上的文件归拢到边角。我趴在桌上奋笔疾书,沙沙的书写声与调度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同事间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背景音乐。有时遇到难解的数学题,旁边经过的阿姨还会停下脚步,用铅笔在草稿纸上耐心地给我画线段图,叔叔则变魔术似的掏出水果糖,奖励解出难题的我。
当最后一个标点落下,作业大功告成,调度室便热闹起来。叔叔阿姨们争相传看我的作业本,毫不吝啬地送上夸赞,随后就有人拿起电话,与镇淮楼的工作人员热情沟通。不一会儿,我便在一位阿姨的牵手下,穿过雕梁画栋的门楼。镇淮楼飞檐上的铜铃随风轻晃,叮咚声仿佛穿越了千年,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往事。阿姨一边走一边给我讲解,从镇淮楼如何在战火中屹立不倒,到它怎样见证了楚江县的兴衰变迁,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听得入迷。
在那些日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参观周恩来故居的经历。推开故居斑驳的木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铺就的地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灰瓦在阳光下泛着沉静的光泽,木结构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清晰可见。我们轻手轻脚地走过一间间屋子,阿姨压低声音告诉我,这里的每一件旧物,都曾与周恩来总理的生活息息相关。堂屋的八仙桌、卧室的雕花床、书房的砚台笔墨,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少年周恩来在此读书习字、立志报国的场景。指尖轻轻抚过冰凉的窗框,恍惚间,我好似看到了那个胸怀大志的少年,正透过这扇窗,眺望外面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