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番论断看似虚言,实则切中袁绍集团的致命弱点:内部派系林立(如审配与许攸不和)、战略优柔寡断(如拒绝田丰奇袭许都之计)。郭嘉的分析,不仅坚定了曹操的决心,更成为后世研究官渡之战的重要视角。
3
遗计定辽东:算死袁氏兄弟
北征乌桓大胜后,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公孙康处。众将请战,郭嘉却已料定结局:“今公远征在外,若引兵攻康,康必并力拒守,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必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康自会杀尚、熙,献首而来。”(《魏书》)
曹操依计撤军,公孙康果然畏惧曹操兵威,斩杀袁氏兄弟。此计被后人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感叹:“郭嘉之算,可谓妙矣!”
三、英年早逝:赤壁之败的历史回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战败,退回许昌后痛哭:“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这句话被后世反复引用,成为郭嘉“智绝”的佐证。但细究史料,赤壁之败的核心原因是曹军不习水战、疫病流行,即便郭嘉在世,恐也难以扭转战局。
不过,郭嘉的早逝确实对曹魏集团影响深远。他擅长“因势而谋”,常能在局势混沌时抓住关键。如曹操南征刘表时,恰逢刘表病死,郭嘉若在,或能劝曹操速取荆州,而非驻军不前,给刘备喘息之机。
四、性格争议:“不治行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