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程昱连夜召集东阿豪强,坦言:“袁绍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今若往,必为所吞。”(《三国志》)为解决粮荒,他下令收集民间存粮,甚至默许士兵“杂以人脯”(《魏晋世语》)。这个决定让程昱背负了千古骂名,清代学者王夫之痛斥:“程昱之恶,浮于李傕、郭汜矣!”
但曹操却始终视程昱为心腹。官渡之战前,袁绍十万大军压境,程昱仅率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欲增兵,他却说:“袁绍若知昱兵少,必轻之不来;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三国志》)这种近乎赌命的谋略,恰恰契合曹操“兵行险着”的风格。
三、功成身退:激流勇退的政治智慧
建安五年(200年),程昱与郭嘉、董昭等力劝曹操称魏公。但当曹操进位后,他却主动交出兵权,闭门谢客。有人问其故,他叹道:“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魏略》)
这种清醒在乱世中极为罕见。相比荀彧因反对称魏公而死,程昱早已看透:“吾本‘粗猛’(曹操对程昱的评价
)之人,能封侯食邑,岂可不满足?”(《三国志》)曹丕称帝后,欲封程昱为三公,他以“老迈多病”推辞,临终前留下遗言:“吾一生多杀戮,死后勿行厚葬,以免触怒鬼神。”
四、性格争议:刚戾背后的生存哲学
《三国志》称程昱“性刚戾,与人多迕”,最典型的冲突发生在曹操征荆州时。刘备携百姓南逃,程昱劝曹操“急追之,备必败”,但曹操未采纳,结果刘备据江陵,成日后大患。此事被裴松之批注:“程昱之谋未行,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