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老头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游客采摘。他那手祖传的木工活也派上了用场,在民宿区开了个“老李头木匠铺”,小板凳、木勺子卖得不亦乐乎。王秀则牵头成立了“山妹子服务队”,负责接待游客、制作农家菜,泼辣能干的她成了青山坳的“形象代言人”。
村会计老周主动申请负责合作社的账目,每天拿着算盘在村部核账,比以前更仔细了。他还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帮村里做起了电商,把山货卖到了城里。
秋天的时候,青山坳迎来了第一批成规模的游客。红透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民宿的炊烟袅袅升起,老槐树下摆起了长桌宴,李老头敲着梆子给游客讲青山坳的老故事。杜志远站在山岗上,看着这幅热闹的景象,手机响了,是镇党委书记打来的:“志远啊,青山坳的经验要好好总结,下个月全县开现场会!”
挂了电话,杜志远深吸了一口带着果香的空气。他想起刚来那天,也是在这棵老槐树下,村民们争得面红耳赤。而现在,树下坐满了游客和村民,孩子们追逐着嬉戏,老人们眯着眼晒太阳,空气中弥漫着板栗炖鸡的香气。
李老头端着一盘刚摘的脆枣走过来,硬塞给杜志远:“杜指导,尝尝,甜着呢!”
杜志远接过来,咬了一口,脆甜的汁水在嘴里化开。他看着李老头脸上舒展的皱纹,突然觉得,乡村振兴这场大考,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日子里,藏在村民们逐渐舒展的眉头和越来越亮的眼神里。
山风吹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一些嫩绿的新芽在枝头悄然生长。就像青山坳的未来,在经历过争吵、误解和共同奋斗之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杜志远知道,他的工作还远未结束,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被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