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星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家耐心地按照王铁柱的指导,离火稍远,勤翻面,竟然烤得外皮金黄微焦,内里雪白鲜嫩!他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起来,激动得语无伦次:“热…香…软…神…神迹!嘎!”
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气味:焦糊味、鱼腥味、但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令人垂涎欲滴的烤鱼香气!欢声笑语取代了之前的撕扯咀嚼声。原始人们笨拙地学习着、交流着烤鱼心得,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对食物本身的享受和满足。火光映照着他们油光发亮(这次是鱼油)的脸庞,温暖驱散了生食的野蛮,文明的第一缕光,在跳跃的火焰和烤鱼的香气中,悄然点亮。
…
“神迹”鱼篓的成功,如同在死水潭里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藤蔓捕鱼篓立刻从“可笑的草筐”晋升为部落的“圣物级”生产工具。在王铁柱这位“总设计师”的亲自指挥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藤蔓编织大生产运动”在哈图卡莫部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王铁柱痛定思痛,对初代鱼篓进行了“技术升级”:
材料优化:
他带着鼻涕虫和小耳朵等“采集小队”,专门寻找更柔韧、更耐泡的藤蔓品种,并教导他们在采集时就进行初步处理,刮掉粗糙的表皮。
工具改良:
他受够了黑曜石片的低效,亲自挑选了几块质地细腻的砂岩,利用溪水进行长时间打磨,做出了几把虽然简陋但边缘相对光滑、能更有效切割藤蔓的“原始刮刀”和“石锥”(用来在藤条上钻孔方便编织)。
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