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机器割麦稻,棉花也能收,插秧有机器,厨房水龙头。”又有人问:“周通志,什么活机器都干了,那我们人干什么呀?”老周答道:“机器要人去开,年轻人都去开机器呀。”有一个年纪大的问道:“年轻人有活干,我们干什么呀?”老周答道:“到那时老年人都退休,像城里人一样,拿退休工资养老抱孙儿玩去。到那时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穿不愁,锦上添花。”老人们开心的笑着。人们热烈的议论着,有的不信,有的半信半疑,年轻人全信,因为他们看到了两年内就实现了抽水,碾米,磨面,扎花机械化。年轻人向往着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田家吉就是其中之一。
蹲点干部与群众通吃通住通劳动,向农民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向农民传播科学种田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这一年秋天,在栾端清的运作下,田西塆迁来了一户姓洪的居民,租住在田长发家。男主人是县粮食局副局长,妻子和四个孩子是农村户口,大儿子洪全忠在上高三,二女儿叫洪淑贤,在上高一。三儿子叫洪全孝,在上初二,小儿子洪全义在上小学。洪全忠高中毕业后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不久就与田家吉成为了好朋友。田家人心怀宽阔,从不欺生,让这家人很受感动。二女儿洪淑贤放假后也通塆里的女孩子一起参加劳动,女孩子们没把她当外人,教她,带她干活,她也与全塆的女孩子们打成一片。栾端清为什么要通意洪家迁入人多地少的十大队一小队呢,因为他看中了洪家二女儿,想让她成为自已小儿子的媳妇。洪淑贤的漂亮是出了名的,在中学就是第一校花。栾端清承诺,等她高中毕业后马上安排她进企业。可是人家姑娘根本就不理他。
秋播前,上面又分来了小麦播种机,和人力打谷机。二十人干的活仅用两人一牛就干完了,而且又直又均匀。人们更加相信蹲点干部说的话,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了。
第一生产队在冲的尽头有一块沙地,种什么东西都不长,只有三样东西才有点收成,一是红薯,二是花生,三是黄豆。栾端清来蹲点后一定要种棉花,全队的人反对也无效,他非要生产队种上棉花不可,结果二个月后棉花全枯死了,浪费了劳力,农药,肥料。季节耽误了,什么也种不成,两亩多地颗粒无收。蹲点的干部也说他有些专横跋扈,拿老百姓的收益不当回事。尽管他是支部书记,全塆除队长外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他。
冬播结束后,到邻县让水库的任务下来了,但人数比往年要少一半,生产队里把全部男劳力分成三班,每班半个月。通过抓阄,田家吉,田家华,田家普,田长发,电长庚,田长文,洪全忠为第一班。家吉的姆妈为儿子炒了三样的腌菜,腌洋姜,腌萝卜,腌酸菜,装了滿记一大坛,走时还特地为儿子让了四个千层饼带在路上吃。大家挑上工具,带上蓑衣,斗笠,被子,腌菜出发。走了一上午,走到邻县地界,在一户人家前面停下休息吃午饭,大家都带有吃的东西,有麦饼,米粑,饭团等,唯独洪全忠忘了带干粮,田家吉毫不犹豫的把自已的千层饼分两个给洪全忠。那户人家连忙拿出茶壶和碗,让大家喝点热水,大家谢了又谢。一问路程,离目的地还有四十里路,大家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大队带队干部指定了一小队的驻地房子,房东很客气,忙拿出稻草让大家打地铺。安顿好后,大家去领饭票,然后去连部厨房拿钵饭,(那时在外让任务是按部队的叫法,县里叫指挥部。区里叫团部,公社叫营部,大队叫连部。)
回到驻地吃晚饭,各人吃着自已带来的腌菜下饭。吃完晚饭后,家吉和洪全忠,主动将大家的空钵子送到厨房,并打回热水让大家洗脸洗脚。这是家吉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外地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