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除了听课以外,练习菩提心与上师瑜珈,是我课余时间的主业。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感受,但是,总觉得,烦恼不断。
比如来了感受,就会受它打扰,思想与情绪就会跟着他跑。如果打坐半天没有任何感受,就怀疑自己坐姿还是观想有问题,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虽然上师也在大课上说“若是自己贪执的外境,就认为这是好的,若是没有执著,那外境再好也不会生贪心。比如具贪者看见女人的身体,会感到美好悦意,而其它一些傍生看到她的身体时,从来就是无动于衷。又比如我们看见不净粪时,谁也不愿意去接触,但是有些老猪和老狗看见了,就会生起依依不舍般的欢喜。是故,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若在外境上真正绝对存在有清净或不清净的本性,那也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但是,自己总是做不到。修上师瑜珈时,有一次,恍如梦中,上师的形象出来,好像慈祥地望着我,眼神里还有不要着急的意思。我不知道,这是修上师瑜珈的效果,还是自己的幻觉。
但这种感觉出现的第二天,上师所上大课,就是以心的幻化为主题,好像是针对我讲的,我想,也许上师是真的知道,我现在的处境。
他一开始就批评到“近段时间,找我印证所谓觉受的人很多,我都把他们制止了。还有的人,自己在修习过程中,有觉受来了就高兴或者焦虑,就觉受又怀疑或者失去正念与信心,对不对”
这分明也是在说我嘛,我点了点头,估计我身边的其他师兄们,也都在点头。
“其实,那是一种贪心。贪恋路边的风景,这跟小孩子试图抓住或者摆脱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区别”
这个比喻太巧妙了。影子是因光而产生,你的影子与你本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你不要把它认为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如果光没有了,也就没有影子了。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有过这种经历吧。
用影子作比喻,是人类历史上用得最多的。哪怕到了现代,比如我在大学图书馆看到的一本美国物理教材,至今我都知道那个编者的名字叫u哈伯沙姆,他来举例说明光的速度时,用了一个比喻。他说,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也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