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红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在河里毒鱼的,药鱼起初也是村里人正常的捕鱼手段。在春夏之交,秧田里的泥鳅活跃起来,对田里的秧苗有害,于是村里的人总会用自制的茶菇来药鱼。茶菇并不是一种毒药,用后来小波学到的知识来说,叫活性剂。茶菇是用山上茶子榨油后剩下的渣,烧热了再碾碎,洒在田里,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把水里的氧气吸走,让泥鳅缺氧窒息,一般洒过个一两个小时,泥鳅就要钻上水面,大口地喘粗气,再过一阵,就翻了肚皮。村民拿个鱼篓子去捡,早些时候田里鱼多,往往一块秧田就能捡满一大篓子,回去放上盐腌一下,炸成鱼干,既可上餐桌,又可被小鬼们偷来做零食吃。
人的贪念是无法遏止的。以前村民没有对河鱼赶尽杀绝,一方面许是手法太过落后,又许是几条河神的传说,让村民还保持着些许敬畏。
榨茶油剩下的那十几块残渣逐渐让步于威力倍增的化学药剂,一瓶就足以对几公里的河流实现毁灭性打击。茶菇只能对静止的秧田发挥效果,在流动的河水里效果不大,而化学药剂是直接毒害河里的鱼群。两瓶下去,就能看到十余里的河流里飘满大小鱼群的死尸。这时的孩子们是不懂什么怜惜之情的,只有沉浸在平生未见的巨大收获里,心痒难耐地跟着成群的大人,到河里去捡鱼。药剂纵然有一些毒性,大人早已被白花花的鱼闪昏了头,小孩子们更是无知的,不管不顾的。
药来的鱼烧来总归还是有一些味道的,但只要没有吃进肚里,不拉肚子没有中毒症状,也就无人深究。然可以预料,短短几年功夫,河里的鱼就剩下一些挣扎求生的小鱼苗,甲鱼绝迹,大鱼不见了踪影。这时小波才有一种不快,河里的鱼渐渐失了踪迹,就没办法钓鱼了。
开拓事业的人,素来是先行者得利,之后边际效应递减。如刚来电鱼的人,猎获甚多,时常是一天下来至少一整桶,多数是手掌般大的大鱼,鲫鱼居多,鲤鱼、黑鱼、鲶鱼、七星鱼、泥鳅等,越往后,所获益少,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小。黑色、七星鱼都看不到了,所以看着越发没意思,也就不看了。
除了偶尔还会和伙伴们偷偷去游泳外,他渐渐远离了河流。离了河,就进山,不时去看捕猎者捕猎。在河里的生物遭灾之时,山里的自然不可能避免。纷至沓来的猎户,开始在这连绵的群山里寻找各种野味,比起这些野味的价格,河鱼的收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这些年,伴随着地方餐饮业的活跃,对野味的需求倍增,特别是穿山甲能通乳,甲鱼、蛇泡酒能壮阳,山鸡野牛吃了延年益寿等传闻让野味价格水涨船高。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自然有人做起贩卖野生动物的勾当,各种贩卖野味发财的新闻成为村人津津乐道的谈资。看着外来的猎户带着收获的野物满载而归,喜笑颜开,村里人也苏醒了猎食的本能,逐利之心人所共有。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等于是断了村人自己的财路,催生出保护意识,不许他人染指。
捕猎是勇敢者的游戏,既然收获更多,风险也就更大。较惊险的像捕蛇,看着捕蛇者一般手提几个灰黑色的丝网袋,另执一米长的钢叉、木叉、蛇钩、诱饵等,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戴着草笠,四处寻找蛇的踪迹。蛇的毒性越大,往往也代表价格越高。在许多人看来,一分毒一分药,越毒的蛇越能做药,不说治病救人,也能强筋健骨,延年益寿。
在这片山区,最毒的蛇俗名叫“瓦子壳”,学名叫做五步蛇,头部呈三角状,身体有褐色三角状斑块,一块叠一块,有如砌砖的墙圩,故有此名。价钱往往高得吓人,一条二指大的能卖两百块呢,当时一个农村小学教师月工资三百,一条大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