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官员们不知道的是,谢岩特意把事情弄得更大,让更多的人知道后,其事情本身就变了“味”。
“特刊”里有人补充了一篇议论文章,大意是:“商涵当年自愿入赘,如今不依靠自己而想利用他人恢复本姓,为小人矣,况且罔顾‘商氏一家’多年来情义,只想着一己之私,此举有忘恩负义之嫌,如此无情无义之辈,有悖圣贤教诲,谢县子不予理睬此人,当属合适。”
一期“特刊”里,内容很多,“谢府”门前发生的仅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篇议论文章,更是十分不起眼,但正是这短短的文章,扭转了舆论中对谢岩的种种不利说法,使得百姓们意识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从而原本对商涵抱有的同情弱者心态逐渐散去,继而成为“看热闹”的想法。
用后世的说法,像商涵这种试图利用社会舆论以图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做法,只要舆论的风向一变,那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只要当围观的百姓不再支持,且失去“新鲜感”后,商涵灰溜溜的从“谢府”门前消失,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随着商涵的消失,事情就结束了吗?当然不可能。
从谢岩出现在大唐,这还是头一次被人给有针对性的给“算计”了,哪怕仅仅是件小事,却也给他提了一个醒——自己不是没有“仇家”的,在看不见的地方,一直都有人在窥伺,一直都有人在试图对付自己,那么,找出“敌人”,就尤为重要了,否则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实在太吃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