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清王承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印度纺织工人出色的技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生产的,而是为了满足地主的需求而制作。
当印度棉布的精美吸引住了欧洲商人的注意力之后,实际上并没有改善这些印度纺织工人们的生活,这反倒是给印度的地主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财源。
印度的商人们显然很了解,他们所在的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社会规则去赚取最大的利益。与其提高棉布的收购价格以刺激手工业者生产,倒不如干脆垄断了同外国商人交易棉布的权力。
而且在印度大陆这样的社会中,想要垄断手工业者生产出来的棉布其实也不难。只要收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那么村社中的手工业者就不敢把棉布卖给不受允许的外国商人。而这些印度商人们只要预付一点点资金,就能以固定的价格逼迫手工业者为自己生产布匹了。
商馆的职员把印度商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包买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社手工业者的进一步分工,从而在分散的小生产基础上组织起了较大的商品生产。这样下去,也许就能够出现足以同大明纺织工厂相媲美的生产组织了。
李佑觉得,这些职员们纯粹是想多了。大明的工厂主们虽然整体想着多赚钱,但是他们赚到的钱大多花在了对于工厂的再投资上。而这些包买商们看似不停的扩大对于小生产者的生产组织,但是包买商从棉布生意中赚取的利益,大多花费在了对于封建领主和地主的贿赂,及个人的享受上了。
一旦棉布市场出现了变动,大明的工厂主大约还能撑上一段时间,但是印度的小生产者却几乎就要立刻倾家荡产了。毕竟包买商对于小生产者,实际上和地主对于佃农的关系差不多,他们几乎什么都不投入,但是却要占去小生产者和佃农的大部分收益。
因此棉布市场的波动,对于包买商来说其实影响不大,最多也就是拒收约定的棉布而已。但是对于已经投入了生产成本的小生产者来说,如果不能尽快将产品变现,他们不仅无法进行再生产,甚至连家人的生存都无法负担了。
之所以现在印度棉布还能同大明棉布在海外进行竞争,那是因为双方现在的生产成本相差不大,质量也差不了多少。而棉布对于世界来说,依旧属于一种新兴的纺织品,市场的容量极大,因此双方都不愿意干降价竞争的事,反正都能卖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