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第13/14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class="mark"
title="参见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册,第244—246页。">
坞堡内部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以致就整个社会层面而言,由货币经济日渐退回到自然经济。
没有了市场过程,就难以征集税收,中央的财政能力越发减弱。曹操也无计可施。他不得不以屯田来养兵,财政上推行租调制,征收户调以户为单位,不论其内部人丁,这些都是不得不向豪族所作的妥协。整个中央政权的财政逻辑,西汉前半段还有一些货币财政,后来逐渐向实物财政退化,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退化为实物财政。<span
class="mark"
title="参见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06—112页。">对中央集权来说,实物财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不可货币化,皇权意志转化为政策过程的效率就比较差,因此集权秩序无法压制世家大族的反集权力量,帝国内部的均衡点向非集权的方向继续大幅偏移。
<span
class="bold">3.理想的异化与精神的反动
从“天人三策”到《白虎通》,历经两朝,大汉帝国的法统叙述彻底完成,儒家也被建制化整合于汉帝国,理想因此异化为现实的应声虫。精神的自由不会容忍此种羞辱,它迅即转身脱离开建制,在私学中展开自己的言说,以致在东汉末年压倒了官学。自设私学的马融、郑玄等大儒,一时领袖群伦。
东汉末年,儒学已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但这并不能阻止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天崩地坼,于是,另一种精神的反动开始出现,即玄学出现,个体的精神浮现出来。但是,这个阶段人们又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高谈阔论谈玄论道,却毫不犹豫地将功名利禄收于囊中,复惺惺作态;一种是看破世间之污浊,自觉无力回天,所以转而贵“无”,以恬退之心不再参与世事,倾心去追觅“桃花源”。第一种选择,会进一步败坏世道人心;第二种无助于收拾天下,但它通过对于世事的不合作态度,还复了内心的真实,精神的自由因此而摆脱了现世的污浊,为未来的精神重生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