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3/17页)
二月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林悦的协助下,朝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明与稳定。而永琰经过此次磨难,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也日益提高。民间百姓听闻永琰蒙冤受屈又沉冤得雪,对他更是钦佩有加,纷纷传颂他的仁德与坚韧。
随着永琰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不断攀升,乾隆皇帝心中也渐渐有了立储之意。他深知永琰心怀天下,有仁君之风,且在林悦的教导下,具备了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然而,册立太子之事并非一帆风顺。后宫之中,仍有不少嫔妃心怀不甘,她们不甘心看到林悦的儿子登上皇位,于是在暗中煽风点火,企图阻止册立太子之事。一些老臣也因循守旧,对永琰的出身有所偏见。他们认为林悦出身平凡,虽得皇帝宠爱,但永琰终究不是嫡子,不应被立为太子。这些老臣联合起来,在朝堂之上向皇帝进谏,要求皇帝重新考虑立储人选。
乾隆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一方面深知永琰是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又不想与这些老臣和后宫嫔妃正面冲突。林悦看出了皇帝的烦恼,她主动前往皇帝寝宫,劝慰道:皇上,臣妾深知立储之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臣妾以为,皇位传承应以才能和德行为重,而非出身。
林悦目光坚定且温柔,声音轻缓却有力:皇上,永琰自幼勤勉好学,心怀百姓疾苦。儿时便常问臣妾,为何世间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臣妾便教他仁德治国之道,他皆铭记于心,且立志要成为明君,让天下苍生皆能安居乐业。此次江南水患,他主动请缨,虽未亲身前往,却日夜研读治水典籍,为赈灾大臣出谋划策,其心之诚、其智之敏,皆是有目共睹。若因出身而埋没如此贤才,实乃大清之憾啊。
乾隆皇帝听着林悦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他起身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永琰成长的点点滴滴,从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如今心怀天下的少年,每一步都凝聚着林悦的心血与期望。良久,他长叹一声:悦儿,你所言朕岂会不知。只是这朝堂与后宫,关系错综复杂,朕若强行立永琰为太子,恐生诸多事端。
林悦盈盈下拜,眼中闪烁着泪光:皇上,臣妾不求永琰能一步登天,只愿他能得一个公平的机会。若因臣妾出身而连累他,臣妾愿自请贬入冷宫,只求皇上莫要因他人之言而错失贤才。
乾隆皇帝赶忙上前扶起林悦,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悦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朕怎会因你而舍弃永琰。你放心,朕心中自有决断。
然而,后宫与朝堂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那些心怀嫉妒的嫔妃们见林悦在皇帝面前为永琰求情,更加变本加厉。她们联合起来,在太后面前哭诉,说林悦仗着皇帝宠爱,妄图让自己的儿子越过嫡子登基,有违祖宗礼法。太后本就对后宫干政之事心存不满,听闻此言,心中大怒,立刻传召林悦。
林悦深知此次太后召见凶多吉少,但她毫不畏惧,坦然前往慈宁宫。一进殿,太后便厉声喝道:悦贵妃,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撺掇皇上立庶子为太子,你眼中可还有祖宗礼法,还有哀家这个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