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4/17页)
二月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悦不慌不忙,跪地行礼后说道:太后娘娘息怒,臣妾从未有过撺掇皇上之意。臣妾深知后宫不得干政,只是永琰乃皇上血脉,他一心为国为民,有成为明君之相。臣妾身为母亲,只盼他能得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大清江山社稷尽一份力。若太后娘娘认为臣妾此举有违礼法,臣妾愿受惩罚,但求太后娘娘莫要因臣妾之过而埋没贤才。
太后见林悦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心中也不禁有些动摇。她沉思片刻后说道:哀家念你一片慈母之心,暂且不追究你的过错。但立储之事,关乎大清百年基业,绝非儿戏。你若真为永琰好,便让他安心做好自己的皇子,莫要再起非分之想。
林悦谢过太后后,心中明白,要化解此次危机,还需从长计议。她回到宫中,与永琰彻夜长谈。她告诉永琰,此次风波乃是他成长路上必经的考验,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自己的初心。
永琰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他紧紧握住林悦的手,坚定地说道:母妃,儿臣明白。儿臣定不负您的期望,无论能否成为太子,都会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在林悦的鼓励下,永琰并未因册封风波而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努力。他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了解民间疾苦的根源,并将所见所闻整理成册,呈给皇帝。乾隆皇帝看着永琰呈上的奏章,心中愈发欣慰,对永琰的认可也愈发坚定。
与此同时,林悦在后宫中也开始了新的布局。她深知,要为永琰扫清障碍,不仅要在皇帝心中树立他的形象,还要在后宫与朝堂中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她开始主动与一些中立的嫔妃交好,以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感化她们,让她们明白永琰的贤德与大清未来的希望息息相关。
在朝堂上,林悦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那些清正廉洁、心怀百姓的大臣们提供支持与帮助。她深知这些大臣是大清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支持对于永琰的未来至关重要。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朝臣开始关注永琰,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赞不绝口。
一次朝会上,乾隆皇帝再次提及立储之事。这一次,朝堂上的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少大臣纷纷站出来,力荐永琰为太子。他们列举了永琰的诸多优点和功绩,如关心民生、善于纳谏、有治国之才等。
乾隆皇帝看着大臣们的一致举荐,心中已然有了决定。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视全场,威严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一直为大清江山殚精竭虑。如今朕年事渐高,立储之事迫在眉睫。永琰这孩子,朕看着他长大,他心地善良,心怀天下,又有治国之才。今日,朕便顺应天意民心,立七皇子永琰为皇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欢呼。那些支持永琰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而那些曾经反对的大臣们,见大势已去,也只能无奈地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