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称帝大典上,新任太尉贾诩(xu)身着华服,却在群臣山呼万岁时微微皱眉。这位被曹操称为“使我信重于天下者”的谋士,此刻望着龙椅上的曹丕,耳畔忽然响起三十年前宛城城头的喊杀声——那时他略施小计,便让曹操痛失长子曹昂与爱将典韦。
一、乱局初显:毒士之名的由来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天下大乱。贾诩时任讨虏校尉,随董卓女婿牛辅屯兵陕地。董卓被杀后,李傕(jué)、郭汜(si)欲散伙逃亡,贾诩拦住二人:“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三国志》,意为:听说长安有人谋划杀光凉州人,你们若独自逃亡,一个小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不如向西收拢兵力,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此计看似为李郭二人着想,实则点燃了长安的战火。李傕、郭汜破城后烧杀抢掠,“长安城空四十余日,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后汉书》)。后世论及此事,多斥贾诩“毒计祸国”,清代学者王夫之更称其“亡汉之贼”。但贾诩却在乱局中全身而退,辗转投靠张绣,开启了“谋己不谋国”的传奇生涯。
二、宛城奇谋:让曹操折戟的毒计
建安二年(197年),张绣屯驻宛城,贾诩为其谋士。曹操南征,张绣本已投降,却因曹操纳其婶娘邹氏而心怀怨恨。贾诩见状,密授三策:
1
调虎离山:建议张绣请曹操军移屯高坡,借口“低洼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