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尽管吃不饱饭,但冬播后全部男劳力仍然是挑着工具,帶着被子,蓑衣,斗笠和腌菜,步行上百里去外县修水库。
一九五九年在半饥半饱中度过,人们等待着野外快快多长些野菜出来,通时在屋前屋后,坟边岸边开荒种菜,种高梁杂粮,哪怕是能种一棵高粮的地方也要种上。
盼了一冬一春,一九六0年的夏收仍然收成不好,主要是小麦扬花时节雨水太多了。人们又盼望着早稻,可是打早稻含苞时老天就不下雨,塘里,堰里的水都放干了,生产大队组织全大队的水车到沙河用三级取水的办法,将低处的河水提到高处来灌溉水稻,社员们日夜车水。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大部分早稻是保住了,如果不是集L的力量,早稻将颗粒无收。但是岗上的棉花干死了一半,芝麻豆子全干死。老天爷好像故意与人们过不去,在早稻收割时它又下雨不停,造成部分收割的早稻长芽发霉,只好分给社员炒干磨碎让芽谷粑吃。没办法,季节不等人,只能与老天爷抗争,不管多大雨,社员们照样出工,冒雨插下晚稻。大队主任田庆山整天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打着赤脚在各小队跑,要求大家咬牙苦干。不要错过季节。半个月苦战,秧插完了,雨也停了。毫无疑问,早稻又减产了,人们盼望吃饱肚子的愿望又落空了。年轻人挨声叹气,大发牢骚,老人劝道:“这已属不易了,要是放在过去,这两年早就颗粒无收,人们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了。”岗上空出来的地全部种上红薯和黄豆。秋收时尽管晚稻产量不理想,但红薯获得大丰收,红薯分到各家时,都饱饱的吃了一顿红薯。这时栾端清召开大队干部会议,提出一斤红薯抵一斤口粮的意见,多出来的稻谷要作为余粮卖给国家,要大队干部通过并形成决议,他这一提议遭到了大多数干部的反对,只有平时跟他一块吃吃喝喝的会计出纳和他老婆支持他,另一副书记不吭声,平时任劳任怨的大队主任田庆山愤怒的道:“栾书记,你这是把社员们往死里整呀,国家在拨粮救济我们,你却要克扣群众的口粮,拿出卖余粮,一斤红薯怎么能抵一斤口粮呢?”大队副主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都反对这个提议。栾端清横不讲理的道:“我只是跟你们打个招呼,并不是要你们通过,就这么定了。”消息传开,全大队的社员愤怒了,这哪是共产党的书记呀,比国民党还坏,完全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克扣百姓的口粮去卖余粮,有这样的道理吗。有三个从朝鲜复员回来的复员军人,共产党员田建清,田建成,田新喜和七八个胆子大的社员,各自从自已家里挑了一担红薯直接去栾端清家。栾端清的老婆见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忙问道:“你们来干什?”田建清道:“我们是来换口粮的,你们家提出一斤红薯抵一斤口粮,我们现在就来你们家换口粮。”脏婆娘见这么多人坐在家里不走,急忙去副业队叫回自已的丈夫,栾端清回到家,气势汹汹的吼道:“你们想干什么?”田建成道:“我们不想干什么,是找你换口粮的,我们不要红薯,要口粮。”栾端清见镇不住大家,急忙跑去公安局,谎称有十几个歹徒在他家闹事,公安局立即派十几个警察带枪来到他家,一看外面摆着十多担红薯,屋里坐着十一个人。有几个警察也是从朝鲜转业回来的,认识田建清等人。忙问是怎么回事,田建清把来龙去脉一说,警察都明白了。带队的道:“栾书记,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我们警察管,你们自已解决吧。”说完带着众警察回去了。最后还是公社干部出面调解,用三斤红薯抵一斤口粮,此事才算平息下来。即使红薯抵口粮也还要缺一部分粮,哪来的余粮卖呢?群众对栾端清这个支部书记反感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