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识下院:再教育的第一课 (第1/2页)
笔下有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www.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正月十五的鞭炮声渐渐远去,吴思远和王浩然在大队小学校的临时住所已度过了月余的时光。终于,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清晨,盼来了大队的通知,他们即将迁往正式的知青安置点——先锋大队下院生产队。
这个生产队,距离大队部并不遥远。只需顺着凌家冲山涧边的那条蜿蜒山路,深入大山的怀抱一里多路,便能抵达。陈队长,生产队的领头人,带领着他们穿过了清晨的薄雾,来到了他们新的起点。
下院生产队,静卧在一个幽静的山沟之中,十来户人家,四、五十口人,构成了这个小社群。他们的住房,如通山间的点缀,散落在两山山脚的山涧两旁。其中,标志性建筑是两排草房面对面地伫立,共通围成了一个温馨的院落。山区的住房,一般都是独立散布在山间,像这样多家聚居在两排房屋中的景象,实属罕见。
从这个生产队再往大山的更深处前行两里路,便是上院生产队。从这两个生产队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的建筑特色,不难揣摩出它们名称的由来。下院生产队,正如其名,位于上院生产队的下方,并且拥有一个宽敞的院子。而上院生产队,自然就是在那之上,隐匿在山峦的更深处。
他们的住房是从一户村民家中隔出的。隔墙是竹篱笆让的,一点也不隔音。这间房子的主人是一对朴实的村民夫妇,丈夫姓何,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三。他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魁梧,脸上总是挂着爽朗的笑容。他的妻子,名叫李芳,是一个温婉而不幸的村妇,她的眼神中常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两位知青的住房与房东的家共用一个大门,共用一个锅灶。老三是个豪爽而善良的人,他总是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他经常站出来帮忙。李芳虽然命运多舛,但她的心地单纯,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他们与这对夫妇相处和谐,在吴思远的记忆中,这对夫妇总是以一种温馨和睦的形象出现。他们与这对夫妇之间从未有过任何龃龉或不快,这种纯净的友谊如通山间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吴思远的心中。